窑变紫砂,每把紫砂壶都不可复制
紫砂“窑变”,是指紫砂壶在窑内烧制过程中,在高温状态下,窑内气体排出不畅,有部分残留,烧制完成后,残留气体对壶产生作用,造成茶壶表面变色,有不规则的变色,或有通体的变色,茶壶内仍是该壶泥料本色,但壶外已经别有洞天,形成丰富多彩的、难得的艺术效果。
紫砂窑变为精妙绝伦的紫砂工艺增添了一份魅力。犹如山水画中的润色一般,更为浑然天成,在不改变其材质与质地的情况下,使其砂质纯正、颜色丰富自然、个性独特、不可复制。
在过去,紫砂壶的窑变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工艺,是因为没有烧好,没有烧到位,所以这种窑变的紫砂壶往往被人们认为是残次品、废弃品。往往被舍弃,或者用捂灰工艺将壶放进窑内重新烧制,使壶身整体呈统一的深黑色。随着时代的改变,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艺术家追求返璞归真,残缺美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使纯正的紫砂窑变迎来了新时代。
《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 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总而言之,窑变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数种。通过火中面与面的火焰的流动,渐渐变成线条的出现,留在壶体上的是美丽的流云,奇怪的梦境,被誉为神品。由于所含化学成分各异,所以每种颜色的紫砂泥料在烧制过程中,因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气氛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肌理效果。
紫砂窑变色彩稀有是决定壶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窑变工艺受烧制技术的极大影响,故稀有而又美丽的窑变色彩是不容易出现的,如红泥在变化中出现闪耀的光泽变化;恰到好处的红与黑,红泥变成草绿色,墨黑中间闪耀着红色的碎星,蓝色或金属色、是与非是。紫砂烧成漆黑色,黑中泛红,闪着火的耀眼光泽,或变成黄色或烧成均匀的浮雕颗粒,或烧成紫红色,犹如鸡血残痕;本山绿泥烧成绿色、七彩星、棕色、翠绿色、军绿色、翠色中泛出黄色彩星、各种梨色等等,有时出现上釉一样的艺术效果。
亚明四方 许学军
据《宜兴紫砂通鉴》一书可知。紫砂泥料等级越低,烧成后的色相越单一;泥料等级越高、制作功力越高烧成的色相越宽。也就是说,越好的泥,烧出来的颜色变化就越丰富。
虽然窑变紫砂绚丽多彩,但不是所有的紫砂泥都会发生窑变。要产生窑变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一:必须是高度岩化结晶的紫砂矿料。
二:必须是炼制非常纯正的泥料,并要经过好抿针的制作。
三:壶胚在窑中烧制时不同部位的受火力不同。
窑变紫砂壶,因为其色彩变化出现的偶然性和不受人力控制的原因受到市场的追捧。每个喜欢紫砂壶的人都渴望得到一件与众不同的窑变紫砂壶以及体验那窑变带来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