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紫砂超薄胎的代表人物
紫砂壶根据胎壁厚度的不同,被细分为薄胎和厚胎两大类。其中,薄胎壶在打泥片时,其厚度远小于一般紫砂壶,这不仅能彰显制壶者技艺的精湛,更是对艺术追求的一种极致体现。
薄胎壶的特点
普通紫砂壶的厚度通常在3mm左右,而薄胎壶的厚度则大多介于2-3mm之间,更有甚者,超薄胎壶的厚度能达到惊人的1mm。
尽管薄胎壶在外观上与普通紫砂壶并无二致,同样展现出沉稳厚重的造型,但上手时却能感受到其轻巧异常,仿佛“薄如蝉翼,轻若绸纱”。例如,一把容量为150cc的薄胎小品壶,其重量仅约50g,轻得几乎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水上漂”。
超薄胎的难度
超薄胎紫砂壶的制作对技艺纯熟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胎壁极薄,成型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在制作过程中破裂。同时,在烧制过程中也极易因受热不均而开裂,因此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超薄胎紫砂壶,需要制壶者具备扎实的纯手工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器型与泥料限制
超薄胎工艺主要运用于掇球壶、仿古壶、竹段壶、南瓜壶、供春壶等圆器及花器器型中。而方器由于本身制作难度较大,再制成超薄胎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超薄胎紫砂壶中方器极为稀缺。此外,不同泥料的密度不同,也会影响成壶的重量和胎体技术的运用。
当代超薄胎代表人物
唐彬杰:当今宜兴纯手工成型的超薄胎紫砂器,最薄的能做到小于1毫米。而纯手工成型的大品(500毫升以上)最薄的记录由唐彬杰保持,其身筒泥片厚度仅为1.2毫米,此记录已保持十年之久,至今无人打破。
陈国良:作为紫砂大师何道洪的学生,陈国良以制作胎体极薄的紫砂壶而著称。他的薄胎壶不仅轻盈剔透、饱满圆润,而且兼顾实用与观赏两种要求,堪称“兼美”的佳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国良被香港、台湾收藏界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如今更是成为一代名师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