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斑建盏可谓凤毛麟角,其烧成纯属偶然
鹧鸪斑建盏是建窑珍品,斑纹或金,或银,或彩,万般变化。明暗不同,层次、色泽不同的鹧鸪斑纹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千年以前。藏在深处之美,它极像人精神层面的美。老子说:“固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黑夜,万籁俱寂处,万物寡言,唯有星辰闪耀。犹如建盏,小而薄的星斑,在一盏黑釉中,幻化成夜空中耀眼的星辰,散发出神秘的光芒。
鹧鸪斑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
“鹧鸪斑”一词在宋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陶谷《清异录》中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方舆胜朗》载:“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黄鲁直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僧惠洪诗中也写道:“点茶三味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陈蹇叔也在诗文中赞道:“鹧鸪王冕运输宇,兔毫瓯心雪作泓。”可见,宋代建窑不仅生产鹧鸪斑,而且也充分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首肯。
鹧鸪盏是建窑中的绝品!它的烧制难度和失败率远远胜过曜变天目盏和兔毫盏,宋以后历代匠人意欲仿制,但从未获得过成功。因为它的工艺难度太大了,那些看似随意的晶莹白点洒在乌黑透亮的黑釉中,不与黑釉相混合,且要一次烧成,那黑白分明的效果要求在窑中自然形成,这实在太不容易,据记载,成功率竟为万分之一!同时代的吉州窑意欲仿制,终未成功,最后只能用二次施釉来达到黑白分明的效果,但结果不是黑溶于白中,就是白与黑相混淆,断出不了那黑如漆白如珠,而且黑白分明,白凸于乌黑的釉面的效果!
“鹧鸪斑”的烧成比“兔毫”难,因此比“兔毫”更名贵,这点从古窑址的发掘就可以看出。在建阳永吉镇古窑址“兔毫”瓷片到处都是,而“鹧鸪斑”的瓷片几乎见不到。传世及出土的鹧鸪斑建盏可谓凤毛麟角,说明其烧成纯属偶然。
如何挑选优质鹧鸪建盏
一看胎土:一只优质建盏必然是用好的胎土制作的。所用坯土最好是天然的含铁量高达7%~10%左右的水吉黏土,且一次上釉一次高温烧制而成。
二观斑纹:鹧鸪斑纹铁系结晶,好的鹧鸪盏必然斑纹清晰,工艺细致,斑纹完整,颜色鲜艳,纹理过渡自然。
三瞧底款:看鹧鸪盏的底款可以分辨出是哪一个工艺师烧制的,通过工艺师可以知道建盏的大概档次,不过这只能作为客观因素来判断,而不能作为主要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