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炉后的建盏瑕疵五花八门,常见的瑕疵有哪些
烧制一只品级精美的建盏是十分困难的,而想要烧制一只人们心目中完美无瑕的建盏,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么在建盏的烧制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瑕疵呢?
鼓包
这样的现象更多时候是因为釉面过重,而且烧制过程中遇到了高温,釉水流动中容易产生气泡。鼓包多是建盏胎土的泥料混合不均、腐殖酸剩余过多等原因造成的胎体拱起。如果气泡严重,就属于大硬伤,出现这样的现象可以考虑不入手了。
开裂
开裂是较为常见的瑕疵,因为建盏需要经过1300℃ 的高温烧制,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带走水分从而导致胚体的干裂或者建盏的胎骨含铁量过高,也同样容易造成干裂现象。裂口位置,以建盏盏口或建盏底部居多。手工拉坯的新盏可能有程度轻微失圆,作为手工制品是可接受的不属于瑕疵范围。
粘底
主要是建盏釉胚厚重而会出现流动聚集,过重的釉量就会形成聚釉和釉泪。这两者是釉水肥润的标志,属于加分项。而釉水流动太过就会粘住底部,这种现象称为“粘窑”,通常粘窑产品会作为次品处理。有部分的藏家会因此而选择独特的釉泪盏。
火凤凰 蔡炳盛
变形
建盏烧制变形可能是因为温度的把控和胚体本身的制造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变形的建盏可使用率太低,为此,价值也相对的大打折扣。
爆釉
温度过高,容易出现鼓包或者干裂的现象,同样的温度不够也会出现收缩龟裂的现象。
缩釉
缩釉是窑内温度没达到导致的瑕疵。
跳釉
跳釉可能是由于釉料磨得太细。大部分的跳釉是出现在建盏内部,影响建盏整体釉面的美观度。有部分的胎釉并不明显,容易被人以为是起泡。
砂眼
砂眼不同于气孔。气孔可以通过烧制的技术和外在的条件来控制,从而消除,而建盏本身的砂眼就是一种瑕疵品,是会直接影响到建盏的手感和价值。
死口
口沿不挂釉,没斑纹。
窑疤
主要是柴烧建盏出现这种情况,盏与匣砵粘一起造成的问题。或者是污质落入盏中没发现,烧成后成为一个疤。
色泽不均:色泽不均是指建盏釉面色泽深浅不一、斑纹分布严重不对称等,影响建盏美感的也会作次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