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账号   购物流程
紫砂 YI XING
首页茶壶
新品特惠
泥料壶型
工艺装饰壶友返图
商城 SHOP
建盏茶叶
公道盖杯
摆件茶盘
品茗杯茶叶罐
名家 FAMOUS
国大师省大师
研高高工
国工助工
美术员实力派
资讯 NEWS
紫砂壶开壶紫砂壶保养
选购技巧收藏指南
展会活动公司动态

民国时期的“三根”“三宝”

时间:2016-09-07     来源:紫砂文化

      紫砂壶自诞生以来,无数艺人为其传承、发展、创新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时期的“三根”“三宝”就是杰出代表。


    民国时期“三根”

    吴云根

    吴云根(18921969),又名吴芝莱。1892年生于宜兴和桥,14岁拜汪升义(汪生义)为师。1914年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任技师,1954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511月开始为紫砂厂招收第一批学员传授紫砂制作技艺,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技术辅导员”,成为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为当今紫砂艺术界培养出了高海庚、汪寅仙、吕尧臣、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等极有影响力的紫砂艺术大师和名家。

    顾德根

    顾德根(18951960),民国制壶艺人,宜兴丁蜀潜洛人。民国初期,紫砂壶仿古类作品较多,顾德根却以紫砂花货为主,有《竹节》、《竹鼓》、《竹段》等。其所制《树瘿》,流、把及口沿处以竹节装饰,别具一格。壶底用窑户老板“艺古斋”印,盖印用小章阳文篆书“德根”。20世纪20年代,顾德根以制《牛盖洋桶壶》、《六方壶》等为主。后期以仿《贡壶》朱泥小品为主,结合紫砂花货的特点,有时在朱泥壶上以蛙、虫为壶钮,较为新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贡局”、“贡壶系列”、“乾隆朝”、“雍正年”或以“德根自造陶器”钤印。20世纪30年代之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到紫砂泥的配制上,主要供“宜兴吴德盛陶器店”和“上海铁画轩陶器店”。1937年抗战爆发后,窑厂落败。1942年底顾德根转行作“屠墩老板”。1955年后,重操旧业,为“汤渡”、“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做订货坯。1960年遇上自然灾害,顾德根于宜兴川埠潜洛老家去世。

    陈盘根

    程盘根,著名紫砂壶大师程寿珍之子。程寿珍逝世后,程盘根所制器物钤用父亲“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印章于自己所制紫砂壶上,但与其父亲作品在形制格局上有差异。

    

    民国时期“三宝”

    李宝珍

    李宝珍(18881943),宜兴丁蜀蜀山南街人。大个子,脸上有疤,为人忠厚诚恳,贫民出身。他师从俞国良,技艺精良,施艺精到,从不粗制滥造。据山西《平定吏治纪要》记载:平定县知事吉廷彦为发展陶瓷业,于甲寅年(1914)春派员赴浙江采购桑籽时,绕道宜兴聘蜀山利永陶器公司的李宝珍、杨阿时、朱庆生、吴云根4人,到山西平定县创办平民陶器厂任技师。

    他们利用当地原料,带徒授艺,生产陶器,制造出上等的瓷壶、花瓶及日用一切必需品,色艺精美。应该说,他们是最早支援开发西部的紫砂艺人。

    李宝珍出品多,受赏金亦多,加之生活节俭,将三年所得带回蜀山老家,添置三间草房,娶妻成家,仍以壶艺为生计。民国二十二年(1933),又应江苏省省长之邀,前往苏州创办陶器厂,任技师,带艺徒五六十人,传授紫砂技艺,建一立方米的小窑烧制紫砂陶,为时二年。后因省长调动,仍回蜀山,以制陶为业。

    李宝珍施艺精到,甘愿受贫,制壶神韵,有名师俞国良的风范。他十分钟爱贫家出身的艺徒,凡学成满师,均送图样、工具,使他们有施艺谋生的本领。传世作品有鱼化龙、中小传炉、葵仿古、圆条壶、犀登壶。创制的云龙壶,新颖别致,轰动一时,为爱好者争相收藏。

    1940年蜀山沦陷,陶业萧条,他生计窘迫,大儿子又被日军抓去当劳工,于是身心交瘁,一病不起。后除老伴外,后人无人从事紫砂。1943223日病逝,葬于蜀山东麓龙窑前。

    汪宝根

    汪宝根(19021954),著名紫砂艺人,号旭斋,宜兴丁蜀人。幼年曾在蜀山东坡书院就学,14岁拜大伯父、名艺人汪生义学艺。三年艺成,被“宜兴利永公司”聘为技工,制作鱼化龙、洋桶、掇球、仿鼓、竹鼓、竹节等传统作品,并在公司历次技艺比赛中名列第一。

    20世纪20年代,汪宝根创作《梅花竹鼎》壶,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壶玉洁圆润、方中寓圆,集筋囊、花货竹器于一身,难度大、技巧高。自此,他升任公司技师,又连续制作《梅花竹》、《圆竹》、《梅段》、《四方竹鼎》、《合桃》、《合梅》等,技艺更趋纯熟,并以《洋桶》、《鱼化龙》等热销市场。二十年代中期,他取号“旭斋”,壶上署款“宜兴利永公司”、“汪宝根”、“宝根”、“旭斋”等印章并用。

    1932年,省宜陶校长王世杰组织艺人创作新品迎接世博会。汪宝根费时10多天,精工创制《大东坡提梁壶》、《三友瓶》,作品气势宏伟、古朴凝重,一举荣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秀奖章,为紫砂争得殊荣。他自己也获得“东坡壶王”的称号。

    1937年,汪宝根任利永公司技术总辅导,负责公司的质量把关、造型工艺、生产管理和传授艺徒。又先后被宜兴的“汪祥兴陶器厂”、“新华陶器厂”聘为技术总辅导或技师,每周往返于宜兴、蜀山之间,忙得不可开交。这一时期,他的壶艺进入巅峰,技艺精湛,功夫老道,所制作品整体协调、统一,圆润细腻、赏用兼优,尤其是壶的流、肩、盖、把等细微处更见功力,弧线过渡自然流畅,有一种韵律美,成为时人争购的收藏佳品。

    1935年,汪宝根创制的《合菱壶》成为又一传统经典之作。吴德盛老板吴汉文曾定制其《合菱壶》并由于右任题铭刻绘,此壶后捐赠国立故宫博物馆收藏。所制《鱼化龙》,龙鳞细腻,龙头龙舌均伸缩自如,整体朴雅,十分精美。他还另辟蹊径,善用樱桃小嘴的造型显示其壶流特色,出水流畅,赏用兼优,广受人们喜爱,成为一时风尚。

    他精工细作,做10把合菱壶往往要费时一年。创制新品数十种之多,尤其是《上合梅》、《上圆竹段》、《五瓣上合桃》、《六方竹鼎》、《细方竹鼎》、《高梅段》、《葵仿古》等,以精雅神巧受人喜爱,其作品多被爱好者及上海、北京、苏州、南京博物院收藏。

    抗战爆发后,窑厂一片萧条,紫砂陶更不景气,汪宝根只能“开柴行”艰难度日。20世纪40年代后传艺于儿子汪福庭。新中国成立,正值组建“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之际,他已重病在身,10月病逝于蜀山西街,享年52岁。

    陈宝生

    陈宝生(生卒年不详),民国时期紫砂艺人,宜兴丁蜀上袁人,曾在上袁赵乾泰家学徒。当时紫砂圈里常有人创新品种,陈宝生是其中之一。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创作的一把较大的三弯大嘴壶,盖面上加了个五角星,当时被称为“俄国壶”,后来又被称为“爱国壶”。他是1955年成立合作社时的第一批社员,1957年搬到新工厂后,他发挥特长,做了许多紫砂品种的专用工具,如篦只、线梗等,是服务于紫砂成型的老师傅。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QQ号码:
您的留言:
24小时客服电话:

400-658-0108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紫砂壶保养
联系电话:400-85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