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专为佛教僧侣饮茶用的僧帽壶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紫砂艺术收藏家所乐见。随着紫砂艺人的制壶技艺不断提高,紫砂文化也在发展中得以传承。“僧帽壶”以其独特的器型,包涵了少数民族文化、宗教佛学、瓷器发展史等诸多元素。
“僧帽壶”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是紫砂壶艺术上的经典,也映照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壶身为六角形,壶身口沿处延伸出五瓣莲花,壶盖呈正六边形,边缘隐现于花瓣之中;壶钮则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风格优雅悦目、朴拙坚致;壶颈紧接花瓣,好似帽沿;鸭嘴形流,耳型手把上有一似飞把的小扳手;壶嘴的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壶底也是正六边形。“僧帽壶”的造型棱角分明、精雅独到,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因此为世人称绝。
僧帽 毛建韦
僧帽壶开始只是作为僧侣们的饮茶器具,渐渐才推广至民间使用。作为紫砂传统经典壶型之一,它承载着藏传佛教文化、瓷器发展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紫砂艺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壶型上来说,僧帽壶取自佛教元素;就像每个僧人对禅的理解可能都不尽相同,不同的紫砂艺人在制作时都会加入自身的领悟,从而使僧帽壶的型制、细节都会有细微变化,但是那份独特的历史内涵、文化气韵和禅意悠远,却是亘古不变的。
从工艺上来说,僧帽壶结构复杂、线面转折丰富,在传统紫砂制作中镶接难度最大,也是方器中最复杂、最精致的壶型。它身分六瓣,等边、等面、折腰的六方结构,有二十多片泥片相衔相接,由上至下分成帽沿、壶颈、壶身三个层次,手工制作时要求角度连接、块面分割精准、分毫不差。有一点不均匀或偏差都会导致烧制失败,真正是紫砂壶中的实力派。
僧帽 华健
“僧帽壶”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它是折射出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的一面镜子。从历史的角度看,“僧帽壶”在历史上有着并且也应该有它独特的地位。这把“僧帽壶”的用途初期是专为佛教僧侣饮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僧帽壶”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说明佛教文化已经渐趋世俗化了,并走进百家生活,影响着世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