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紫砂壶艺有何德?我们认为有三德
紫砂壶,紫砂壶艺有何德?我们以为有三德。
其一曰:宜于茶性以养生。喝茶以养生。泡茶之器以宜于茶性、宜于生发茶的原汁原味为上。紫砂壶宜于茶为茶器之首。明代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散茶,茶壶成为茶事的重心。那时泡茶金银锡铜瓷壶、紫砂并用,历经200余年人们在有意品茶中得到无意的真知:“茶壶砂者为上,既不夺香气,又无熟汤气”。明代陆羽式的茶人许次纾、园林设计家文震亨相继把“宜兴砂壶宜茶堪为首”写进了历史。其后400年“紫砂壶宜于茶”的理念已深深地化为了爱茶人的潜意识。
其一曰:宜于把玩以养心。如果说紫砂壶宜于茶使紫砂壶离人的嘴近了,那么紫砂壶“宜于把玩”则和人的心贴近了。紫砂壶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宜于把玩”。玩物,把玩、玩赏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中国人健康的文化爱好,古今相同。明代文人陈继儒等爱紫砂壶宜于茶之妙,却惋惜其“大而不雅”,于是呼吁砂壶“变大壶为小壶”,给新兴的文人书斋添彩。云游到陈继儒江南园林的时大彬心有灵犀,把为文人、为文人书斋生活服务立为创作观,以制作文人喜闻乐见的“文意壶”作为艺术实践,并为之广招门徒,壮大创作队伍,为之奋斗了近半个世纪,制作了“光货、花货及筋纹货”俱全的“宜于茶又宜于把玩”难以述说的作品,使仅仅“宜于茶”的紫砂茶壶升格为文人、世人喜爱的“紫砂雅玩”。陈继儒也历史的成为中国文人玩壶的第一人。
其一曰:宜于欣赏以养神。如果说紫砂壶宜于茶,通过嘴利于养生;宜于玩,通过手传于心,养心,那么,紫砂壶其型、其饰则夺人视线养眼、养神。
如果说是时大彬的“文意壶”把紫砂壶送到了艺术圣殿的门口,那么是陈曼生、杨彭年等人联手创作的“文人壶”,让紫砂壶昂首阔步走进了艺术圣殿的大厅。
紫砂,紫砂壶,紫砂壶艺,宜于茶以养生,宜于玩以养心,宜于赏以养神,此为紫砂壶之三德。三德者,紫砂壶艺“中看又中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