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气韵并不只是花哨富丽的外表装饰
高雅之品,自然少不了要体现出浓浓的雅趣。而在紫砂壶的多种多样的造型中,最能体现雅趣的当属紫砂花货,或捏塑出生动的自然造型,或雕饰出梅兰竹菊,或刻以铭文书法,大大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风雅情趣深深融于此内。
然紫砂壶的气韵并不只是要靠花哨富丽的外表来装饰,而是应该注重去反映紫砂壶背后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表现在该壶上,就是一种内在的美,自然流露的美,即为一种朴素的美。
如著名紫砂器风卷葵壶,诞生在清代嘉庆年间,为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这种壶造型独特,典雅别致,玲珑精奇,制作工巧,色泽光亮。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
杨凤年的“风卷葵”壶,是紫砂花器的传统经典之作。据说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想仿制一把,但时近三年,泰斗一直未动手,最后原壶奉还,谁都不知道个中原委。
曾有人请教泰斗,当问及为何不曾仿制这把“风卷葵”壶时,泰斗笑答:“仿像了,只不过是像而已:如果仿不像倒显出笑话,而且故人的心态、故人的气度仿也确难。”泰斗一番话,指点了迷津。难怪当今曾有不少制壶高手,仿制杨氏“风卷葵”,皆因过于工精而失去了原作的朴雅之韵。后世仿制“风卷葵”壶者甚多,在工艺技法、造型气度、精神追求、神韵内涵上,汪寅仙的仿品当属上乘。
汪寅仙认为:杨氏“风卷葵”壶距今人的要求还有值得推敲之处。顾景舟支持汪寅仙,他鼓励汪寅仙把自己对历史传器的认识结合到仿品中,融进自己的艺术追求。金灿灿的锦葵花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卷拢始终不散。杨凤年就按风中锦葵的形象制壶,构思奇巧,浮雕精美,花瓣点缀全壶,形态逼真,起名“风卷葵”。
风是无形的,在“风卷葵”壶身上却是有形的,线条在翻滚着、流动着,锦葵枝叶在风中卷曲,包住壶流,锦葵枝桠在风中弯曲形成壶把... 生命的活力、艺术的魅力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