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品级决定价格
小小紫砂壶,价值大不同。不懂紫砂壶的人总心存疑惑:看上去一样的壶,为什么价格差距会很大?原因很简单,它们的品级不同。我们可以把紫砂壶大致分为实用制品、工艺制品、名师制品、艺术制品四个品级。正确理解紫砂壶的品级,对选购和收藏大有裨益。
【实用制品】
泥料尚好,器型合规合矩,工艺严谨,品相入目,长久使用后壶外形成“油汪汪”的“包浆”。这一类壶的作者一般名气不大,价位不高,非常适合普通大众消费实用。需要提醒的是,其中可能藏着未来的高工甚至大师,到那时此壶将作为高工、大师早期的习作而有所升值——但不会太惊人,因为毕竟不是他们成熟期的作品,更不是经典之作。
【杨盘忠《容天》】
【工艺制品】
指赏用并重、经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制工精良,多为模仿传统造型。
泥料精纯,工艺精致,品相精美,全手工制作,要么出于经典器型,要么是精心的创意之作。如果是光货,则有不凡的内功助其成型;如果是花货,则显示其工艺的繁复和难度;如果有陶刻,则书法绘画水平较高。这个层次的作者,一般具有助理工艺美术师或工艺美术师职称,但必须是他们的用心之作。这类作品价位较高,值得收藏。能够有心购买这类作品的人,已进入起点较高的“玩家”行列。
【谢永新《六方石瓢》】
【名师制品】
指名艺人的手工制品,造型讲究、泥料考究、制作精湛。名师少,作品亦少,故“上货”不多。
这些作品往往都带有荣誉的光环,比如:在全国性展评中获金奖银奖;被各级博物馆永久性收藏;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在媒体上宣传后被业内人士普遍叫好;被各种版本紫砂书籍引为经典刊载;在拍卖中获得意外的好成绩。等等。能够制作精品的作者是在工艺师、高工、大师行列,也有新人行列中冒出的“黑马”。能够收藏到一定数量精品的收藏家可称为大收藏家。
【孔小明《含苞待放》】
【艺术制品】
造型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奇异的视觉效果,制品蕴含了艺术生命。
大师的顶尖之作,其中每一件在紫砂文化发展史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紫砂工艺的发展创新具有标志性指导价值。神品存世量不多,一般存于国内大博物馆、作者本人及其亲属或弟子手中,极少数流入大藏家之手。如果进入拍卖,件件都是“天价”。
【徐安碧《元首》】
壶艺师完成一件作品可能会用时不长,但这种不长是基于很长时间的专心学习和训练。紫砂壶不是制作时间长就一定好,也不是制作得快就一定好。紫砂壶值钱与否,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壶本身包含的艺术要素。实用品的价格就便宜些;有把玩价值、能让人喜欢的壶就一定贵一些;名师的作品,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价格就会更高,甚至可以创出天价来。
【胡洪明《望君归》】
当然,尽管我们可以人为地将紫砂壶分为几个品级,但是不应该否定每一个品级的价值。任何一把壶,都在庞大的紫砂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艺术品虽好,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