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经济价值
时间:2018-08-13 来源:紫砂文化
紫砂壶是中国一种传统品茗工具,相传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是紫砂矿土,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壶使用越久,泡出来的茶越香越醇。因紫砂壶吸色吸味的特点,有“一壶不侍二茶”之说。
随着全国民间收藏的升温和炒作资本的强势介入,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和清代、民国紫砂壶的价格快速回升,并屡创新高,成为艺术市场一个新亮点。据收藏界专家预计,中国紫砂壶因为独特的实用功能和矿藏的稀缺性,加上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数百年来一直成为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近年来,民间收藏与研究活动进一步深入,它的价值快速上涨,特别是积淀了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壶,其文化和经济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1年12月,顾景舟所制的另一套“提璧组壶”在北京保利以1782.5万元刷新紫砂拍卖的世界纪录。2013年6月,北京保利推出顾景舟和吴湖帆合作的一把“寒汀石瓢壶”,以1495万元在单把壶成交纪录中再创新高。
“顾景舟热”对中国的紫砂壶市场,发挥了强烈的传导效应。在景舟成交价格指数的拉动下,一批在世宜兴紫砂名家名作的市场价格,也直线飙升。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像徐汉棠、汪寅仙、顾绍培、何道鸿、周桂珍等当代名家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也已经被炒到了数百万元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