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藏着还不如多用
有的壶友买到一把好壶,珍爱无比,从带它回家开始,便小心翼翼束之高阁,藏于锦盒之中,偶尔才拿出来把玩把玩。要说拿它来泡茶待客,那是说什么也不舍得的。
一把紫砂壶倾注了制壶艺人的心血出炉,成为一个艺术生命。当它走向市场,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名家风范、上乘泥料、精工细作,更多的是紫砂壶本身所承担的实用性使命。再好的壶藏之不用,它的“生命”即戛然而止,渐渐失去灵性,与朽木无异。
紫砂壶到手了,才是壶与人结缘的开始。适当的使用、保养,才是壶生命的延续。壶身通过日常用养,才会有细、润、柔的效果,神采奕奕、温润如玉,将紫砂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且紫砂壶烧成后,由于胎骨火气重,紫砂间微孔结构松,壶性很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养”才能让它自然而然地退去火气,渐渐焕发生机。无论什么样的好壶,不养不出神。
台湾集玉坊李经、傅英书夫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经手整理紫砂器数千件,终于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泡茶养壶法。他们认为:保存紫砂固然重要,保养也必不可少,否则就容易损坏。泡茶就是养壶的最好方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这样评价“泡茶养壶法”:“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变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的造型美、材质美、工艺美的真容。”
当代紫砂收藏大家唐云,生前喜欢将自己收藏的曼生壶,像普通茶壶一般轮流泡茶使用。他曾说:“我不想用古董来装饰,我要用它,能使用的东西我就使用。”客人见他用如此珍贵的壶泡茶相待,会感到手足无措,唐先生则笑言“此系身外之物,当常用之,只有常用,才能变成身内之物,方能达到物我两忘。世人多不如此”。
收藏紫砂壶,还是得多用用、多养养。一把紫砂壶只有经过泡养,才更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