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成品率低的原因
时间:2019-09-05 来源:紫砂知识
朱泥壶表面色泽喜人,令无数壶友为之着迷,但朱泥壶有多受欢迎就有多难制:它的成品率极低。为什么会这样呢?
朱泥矿料能溶于水成泥糊状,有些矿料在加工时,直接把泥浆过滤后晾干成泥,矿料中有部分颗粒被直接滤出或溶解掉,造成原料颗粒比减小。这就好比使用目数过细的紫泥原料制作作品,也会产生起皱的现象。
朱泥原料的颗粒比含量小,泥性重,对水的渗透性和挥发性能比其他紫砂泥料要差,成型时对泥料的干湿程度、泥片的厚薄均匀以及制作方法等均需谨慎把握,稍有不慎,制作时的痕迹极易在烧成后显露出来。
朱泥熟泥的细密度高、气孔小,坯体内的水分不易散发出来,并且在烧成结晶过程中其共熔物比较活跃,贴别是在最高临界温度时相对剧烈。朱泥壶烧结成熟与烧结过度之间的温差仅10°C左右。如果没到成熟温度,会色泽枯燥,皮面干松;如果超过成熟临界点,轻者壶表面起泡,壶身略倾;严重者通体起泡,壶身塌陷。烧成时的预热烘干时间要比紫砂红泥长,升温、降温过程均需十分缓慢,稍快就会出现惊裂等缺陷而前功尽弃。
半月 范君华
成型难、烧成难,导致朱泥壶的成品率低,容易有瑕疵。为什么常说好朱难寻,就是这个道理。一把上好的朱泥壶,色泽娇艳如花,热茶浇淋后艳冠绝伦,更显珍贵异常。
要提高朱泥作品的成品率,必需对各种朱泥原料的质性有充分的了解,并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尝试,才能逐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