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紫砂壶,首先这些常识要了解
1.紫砂壶的工艺体系是什么?
自明代至今,紫砂壶的发展历史传承有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艺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体系】
明代,时大彬等制壶大家已经懂得处理紫砂泥的独特方法,采集泥料、筛选、练泥,每一步都非常精细,对各种紫砂泥土的调配、烧成温度及各种细微变化和呈色都有完整系统的总结,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制壶经验。
【制作体系】
紫砂壶诞生于粗陶之中,运用独特的拍打成型和镶接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大约在明代中晚期,制作紫砂壶的工具已经十分完备,与现代工具基本一样,同时完善了手工艺中的拍打、抛光以及啄壶嘴、把等工艺。
【烧成体系】
紫砂壶最早是与粗陶混烧,后来为了不沾杂质,发明了采用匣钵装烧之法。现在对于紫砂壶的烧制,完全能够掌握窑内温度的高低,以及窑内烧成气氛的控制。因此各种紫砂泥质的茶壶在烧成后均能呈现出最佳状态。
2.何为捂灰?
紫砂泥主要的着色元素是铁,比如紫泥和朱泥,烧成后成紫色和红色。捂灰的效果则是将紫红色变成黑色。捂灰的原理就是让泥料中的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捂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
3.紫砂壶身上的小黑点、小白点是瑕疵吗?
小黑点——铁质
原矿纯正的泥料在烧到一定温度时,大多会出现铁黑、铁熔现象,出现铁黑的紫砂泥比较普遍,一般泥料品质不会很差。铁黑是指在壶表皮下因高温融化但还没有析出的铁质。铁熔是指已经熔化并分析出表面的结晶铁。
白色星点——云母
云母是一种混合物,属铝硅酸盐矿物,它属于层状结构硅酸盐,是两层硅氧四面体夹着一层铝氧八面体构成的复式硅氧层。由于云母硬度不高,当达到云母熔融温度时,它可与其它矿料相溶,增强泥坯之间联结。
云母在1050℃结构破坏,但不会挥发,所含物质汽化温度要高的多。宜兴紫砂的最佳烧成温度在1100℃-1280℃之间(根据泥料的不同),云母完全汽化挥发的温度远在1280℃之上。所以在壶表残存云母是正常现象。
“小星点”、“小黑点”这些不是“瑕疵”,拥有这些反而说明其泥料优质,是纯正的紫砂泥料。
4.段泥壶吐黑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段泥壶吐黑主要原因是烧结度不够,或者是泥料致密度差、结构疏松等,致使茶汁的叶绿素中的铁离子进入壶的气孔中,形成与胎身不同的色调。一般质地坚密的泥料,做功到位,烧结度合适,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5.什么是新壶作旧?
在宜兴紫砂壶收藏界,很多人喜欢收藏老壶、旧壶,作假者就看中了收藏者们的这种心理,将新紫砂壶作旧后冒充旧壶、老壶出售,从中牟取暴利。新壶作旧是指将新的紫砂壶经过处理,使之看起来像旧壶一样,然后卖出“老壶”的价格。常用的方法有:
【烧煮法】
将新壶放进浓红茶汤中烧煮,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来晾干,然后再煮,如此反复几次,就会将新壶上的光泽除掉,壶的表面变得灰涩默然,看上去像出土的老壶一样。
【埋新壶】
这种作旧方法是将新壶直接埋到地下,使新壶自然褪去表面的光泽。
【擦拭鞋油】
在新壶上擦拭相同颜色的鞋油,掩盖新壶的光泽。
无论是哪一种将新壶作旧的方法,只要用心鉴别,都能识破。
6.“门道壶”是指什么?
一件制作好的宜兴紫砂壶,要经历紫砂行业内各种规则的考验,外行人很难分辨清楚。门道壶有如下几种:
【店号壶】
清末至民国时期,宜兴的制陶业开始繁荣起来,各地的紫砂壶商人纷纷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开设紫砂壶专营店,故出现了店号壶。曾经繁盛一时的店号壶主要有吴德盛、陈鼎和陶器厂等。
【名家仿制品】
紫砂名家模仿的传世作品被称为名家仿制品。虽然是名家仿制品,但由于仿者本人水平很高,有些作品的水平甚至还超过原作,所以一般不被视为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