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有名的四方传炉壶当属原藏于许四海家中
时间:2019-03-25 来源:名家壶语
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现存最有名的传炉壶当属原藏于许四海家中,于1937年由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用“大红袍”泥料做制的一把。
传炉 方彩娣
擅制四方传炉壶的高手亦多产生于此一时期,如俞国良、李宝珍、冯桂林、汪宝根及吴云根等均有佳作传世,其中又以俞国良堪称个中高手。他生于1853年,其制作技艺十分精巧细腻,且不喜拘泥于既有形式,常凭巧思将旧制加以修改而产生另一番意趣,吴大澄便常延聘他代为制壶。当时的紫砂陶手普遍认为传炉壶最为难做,但俞国良所制传炉壶不但匀挺有力,气势浑成,甚至曾以传炉壶参加1927年巴拿马国际赛会和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并和程寿珍的掇球壶同时获奖,首创紫砂陶器在国际赛会获奖的先声。
就造型而言,传炉属紫砂光素器的范畴,但方中寓圆,比一般方器多了一分圆润之美。而壶嘴的造型难度亦高,方中带圆,圆里寓方,再加上多为三湾流式,在处理上倍增挑战。壶盖延续了全器造型特征,多为方形圆角,一般多采用压盖形式,制作精良的壶盖要四方通转无疑,其面面俱到,能延续全壶气韵。壶钮乃点睛之笔,更需顾及与器身的整体搭配协调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