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对比子冶石瓢与景舟石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原是一句佛经,警示世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有很多,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一种就行。紫砂壶中,有一类“石瓢壶”,它们原先叫石铫(diao四声)壶,后来制壶巨匠顾景舟,借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为石铫壶取名石瓢壶,沿用至今。
石瓢壶中,有两种壶型十分著名,分别为“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 很多壶友面对石瓢壶时有些懵,到底是哪一种石瓢?其实它们虽然形状相似,细节和气韵却迥异。
石瓢 汪庆红
景舟石瓢的壶身较为饱满,线条柔和圆润而有张力。底部和腹部都是小弧面,连接成较为圆滑的圆锥体。壶口较大,总体重心降低,有横向感,厚实稳重。子冶石瓢的壶身则是明确硬朗的三角形体,线条挺直而有劲力。底部和腹部都是比较平滑的线条,壶口较小,显得简洁利落,又多了一分英气。
景舟石瓢的把已经将三角形弱化,角非常钝,相对粗大一些,显柔润;子冶石瓢的把坚挺明确,力度较大且多呈昂扬之势。
传统石瓢皆为压盖、桥钮,景舟石瓢的盖一般薄且平滑,棱线圆润;壶钮是三角形大钮,有圆弧感,衔接似明似暗。子冶石瓢的盖相对厚实,线条更清晰挺直;壶钮是弯管形,衔接为暗接。
它们的壶嘴同为直筒暗嘴,像一段钢管,挺阔有力。嘴端1cm左右因视觉上的错觉,看起来像喇叭状。相比较而言,景舟石瓢的壶嘴较粗大,衔接更为柔和;而子冶石瓢的壶嘴较为细长,观感上更为硬朗一些。
石瓢底部的三足位置都是等边三角形,但是景舟石瓢的底部有延伸自壶身的弧度,三足如围棋子,采用明接的方式,清晰简洁;子冶石瓢的底部较平坦,采用暗接手法,过渡柔和。
总体来说,景舟石瓢的线条圆润柔和,轮廓饱满而富张力,给人以圆融、饱涨、畅和之感;子冶石瓢的线条较清晰挺直,英朗不凡而多劲力,给人以清俊、伟岸、气度不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