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在紫砂传承中求精求新
王芳是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68年出生于上袁村,2018年高工,近代著名艺人王寅春之小孙女,陶艺大师王三大女儿,1987年高中毕业后,开始学习紫砂全手工制壶技法,得到父亲王三大的悉心传授,以筋纹器、素器见长;并参加紫砂造型设计班培训获优秀成绩,作品手法全面,并在《中青年英才集》、《十大茗壶》、《茗壶赏析》、《紫砂第一村》刊物上发表,作品《北瓜》在第四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铜奖,作品《龙泉》获优秀奖,作品《红菱碗》获第二届太湖博览会银奖,作品《旭日东升》获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银奖,《步步高》获第七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
出身于紫砂名门的王芳,从艺20多年来,一直把“做一名出色的紫砂传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紫砂艺术上取得了丰硕之果。王芳的父亲王三大是王寅春的三儿子,也身怀制壶绝技。1934年出生的王三大继承父艺,刻苦钻研,练就一手高超的制壶技艺,作品敦厚宁静,刚劲挺刮,令人赏心悦目。他制作的“亚明四方壶”曾于1988年被江苏省轻工业厅评为优秀作品,“九件四方侧角套壶”在2001年第三届大师精品展中获铜奖。虽说他没有获得“大师”等荣誉称号,但他以自己独具风格的作品在紫砂爱好者心中赢得了崇高的赞誉。
王芳的大伯父王石耕、叔叔王小龙、婶婶高丽君,也都是当今驰骋在紫砂艺苑的紫砂名家。因此,生活在这样一个紫砂大家庭里,王芳从小就受到了深厚家学的滋养、紫砂艺术的熏陶。她是幸运的。她有一位制壶技艺高超、声名显赫的爷爷。她是幸运的。她从学习制壶开始,就得到了父亲制壶技艺的亲传,王氏壶艺可谓一脉相传。她是幸运的。她在从艺之路上还得到了伯父、叔叔、婶婶的指教,领略到了更多的制壶“秘笈”。
王芳把“苦练、好学、勤研”作为自己从艺的“六字诀”。在她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精湛的制壶技艺也绝非一日之寒,离不开坚持不懈的苦练。因此,她必须不急不躁,在制壶技艺上苦练、苦练再苦练,练出一流的水平。她的“好学”就是多学习,不仅多学习家传壶艺,还要向其他紫砂名家多学习,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勤研意为不能停留在一种制壶模式里,要经常对壶艺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从艺之路上,王芳凭着这“六字诀”,练出了一手高超的制壶技艺,练出了作为一个紫砂名门之后的风范。尤其是制作筋纹器的技艺炉火纯青,其作品所具有的精湛工艺,令人惊叹。一些壶友看了她的筋纹壶,带点夸张的口气称是“寅春再世”。
如果说把上代人的壶艺传承下去是王芳的责任,那么,创新壶艺便是她的一大使命。她知道,紫砂艺术是在创新中发展的,作为一名从事紫砂艺术的人,不仅要能够传承,而且要善于创新。为此,她在传承中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雄风》壶,壶身饱满圆润,线条流畅。短颈,压盖厚实,口盖吻合严密。球形钮,实用大气。粗嘴、粗鋬,比例协调,出水畅快,持握舒适。壶身一侧刻“雄风”二字,遒劲洒脱。此器色泽沉稳,复古典雅,宽厚大度犹如英雄本色。工艺精湛,一壶在手,仿佛雄心勃起。《雄风》壶曾荣获“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菊瓣》壶身如菊蕾,瓣瓣清晰分明,饱满匀称。压盖,口盖吻合严密,盖上筋纹与壶身筋纹一一对应吻合。柱形钮,亦饰以筋纹,脱俗和美。一弯嘴,出水流利;环形把,飞饰,几条筋线修出优雅的风骨。色泽温润,造型美妙,点、线、面无不透出筋纹器的优雅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