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的五种装饰方法
紫砂陶性格质朴文静,素面素心,浮艳与它基本无缘,以其独特的朴拙,明秀而显示出高洁的美容美质。一如“素面朝天”的佳人也需要“淡扫蛾眉”一样,紫砂陶也因艺人侧重的壶艺不同,美学追求不同,从而形成不尽相同的装饰风格,使素面的紫砂陶呈现出千姿百态。陶刻又是紫砂陶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
陶刻装饰的工具比其他装饰手段所使用的工具相对简单,主要是刀、刀管和毛笔、墨。毛笔和墨是用来在坯体上书画之用,重要的是刀。
陶刻用刀不比金石用刀,坯体材质比金石印章松软,易于刻画;金石印章是方寸之物,而紫砂陶坯的坯体要大得多,陶刻的自由度也大得多,因此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的斜口小刀;也因为陶坯的材质容易受损,大面积的陶刻用刀需捻管转动,因此陶刻用刀还要安装竹制刀管,就是将尖刀安装在竹管上以方便使用。
陶刻操刀的方法不同于治印,刻刀略薄于小刻印刀,可插人中楷毛笔管粗的竹管以便操作,以握毛笔状操刀,这当然是与泥坯质地弱于印章石刻、块面大和需要提高速度有关。
紫砂陶刻的技法,可分为“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先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定稿后用陶刻刀依照墨迹镌刻,大多二面入刀。空刻是指以刀直接在坯体上镌刻,没有墨迹的规范束缚,以单刀行走较多,亦有加强补刀或二面入刀的。刻底子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请人代为书画,然后运刀。空刻须由擅长书画并有雕刻经验的紫砂艺人进行(大批量商品生产的雕刻工当在例外),在确定大体轮廓安排后,以刀直接镌刻,要求运刀快捷,慢则呆板无神,在下刀和。走刀时,注意指、腕配合,轻重顿挫有神,线条变化有致,画面生动。
汉瓦 蒋超
陶刻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笔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以结构相称,刀法分明。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
陶刻装饰方法一般分成:清刻、着色刻、阳刻、阴刻、沙地刻。根据紫砂壶器型不同、刻绘主题思想的不同,施以不同的刻绘,彰显最能突出效果的铭刻。清刻和着色刻,顾名思义一种是不加工染色,一种是沾上颜料进行的刻绘。阳刻是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凸”出来,结合平刮和沙地刻;阴刻就是要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凹”下去,结合单刀、双刀、沙地等刀法来表现。沙地刻法,就是用刀尖一点点的挑琢出来,使其像沙地一样。
陶刻作为装饰手段,技艺上的纯粹用刀已不是主要的行为方式,单纯的刻字刻画,就是宜兴地方所谓的刻底子,虽然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只是技艺娴熟与否的区别,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在陶都宜兴从事这样陶刻的工匠少说有几百之多,其中大多数只在产品上作机械刻画,而不是二度创作。陶刻中主要的是艺术层面的要求,是文学、绘画、书法、金石浑然一体的结合形式及恰当的表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