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毛建韦老师的最肉感
石瓢,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工艺,成为茶具界备受瞩目的一款器皿。今天,我们将介绍毛建韦老师的《石瓢》,这是一款底槽清240cc的精美作品。
《石瓢》以其肉感强烈的外观设计而脱颖而出。它的线条明朗,轮廓饱满,给人一种充满力量感的视觉冲击。整个瓢身流畅圆润,线条间的转折处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瓢的外观更加动感十足。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石瓢》都展现出了令人难以抵挡的魅力。
不仅在外观上引人注目,《石瓢》在使用过程中也能给人带来舒适的体验。瓢的拿捏感非常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持握更加稳定。无论是倒茶还是倒水,都能轻松自如地完成。瓢的底槽容量为240cc,适合单人或小茶会使用,方便掌握浸泡时间和茶汤浓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毛建韦老师的《石瓢》不仅在造型设计上独具匠心,更在细节处理上下足功夫。瓢的线条圆润饱满,使得整器的质感更加出色。同时,瓢的肉感设计也增加了触感的层次,让人们在使用时能够感受到独特的手感和触觉体验。
通过毛建韦先生的《石瓢》,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对茶具设计的独特思考,也能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
毛建韦
毛建韦,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1981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98年师承袁门。在师傅袁国强、袁小强教导之下系统学习创作、设计,精于各种光器制作技艺。2015年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中,他的作品“僧帽”壶获得初级组金奖。
艺术之路及作品特色
毛建韦,宜兴屈指可数的80后高工。1981年生于丁蜀镇前墅村古龙窑边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紫砂陶。师从袁小强,袁国强学做紫砂壶,初始时因天性好动,根本无法安心端坐泥凳。师长将其送入部队锻炼,在严明军纪的管束下,毛建韦性格日渐沉稳、成熟;重返泥台后开始真切地爱上了紫砂艺术。
跟着袁小强,袁国强兄弟,毛建韦做过各种各样类型的紫砂器,紫砂花瓶、香炉、花盆、碗都是全手工成型。在这样的环境和严苛的训练下,他的全手工制壶技艺锻炼得炉火纯青,成为一名真正的实力派制壶高手。一般紫砂方器在传统中是用镶接泥片的方式制作,而毛建韦则采用整条泥片如圆器一般用泥拍子拍打成型。他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方器方意中带着浑圆,张力十足,而且线条显得不生硬,充满鲜活力。
恩师曾告诉毛建韦,“必先有人格,方有壶格”。毛建韦一直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并把这思想融入到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方式中去。可能也因如此,他的紫砂壶能化圆为方,方中寓圆,彰显出一种大气、豁达、洒脱和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