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款账号   购物流程
紫砂 YI XING
首页茶壶
新品特惠
泥料壶型
工艺装饰壶友返图
商城 SHOP
建盏茶叶
公道盖杯
摆件茶盘
品茗杯茶叶罐
名家 FAMOUS
国大师省大师
研高高工
国工助工
美术员实力派
资讯 NEWS
紫砂壶开壶紫砂壶保养
选购技巧收藏指南
展会活动公司动态

七品县令陈曼生,却开创了紫砂的文人时代

时间:2018-11-22     来源:紫砂文化

若论官衔,他只是个七品县令;但他把自己的才情与紫砂糅合在一起,历史便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曼生。今日,便随着小编一同来认识一下这位紫砂名家。


陈鸿寿(1768-1822),字颂,又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

陈曼生是一个通过科举入仕,从低级的幕僚做起的清代文人,为当时知名画家、诗人、篆刻家和书法家,“西泠八家”之一;他的众多名号如“夹谷亭长”、“西湖渔隐”等等都反映其一定的生活心态,但在陈曼生的仕途和文人生涯中,在溧阳任知县是其最为得意的一段人生,陈曼生的所谓风雅逸事也由此发端并日见精彩。


嘉庆年间,陈曼生任溧阳县宰。任职期间,他雅好紫砂,买壶藏壶,进而参与制作。他自绘紫砂壶图样,请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并邵二泉等制壶,且在壶上刻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曼壶”“曼生壶”。在其《壶菊图》一页的题记中,陈曼生就自述其“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墨林今话•卷十》“桑连理馆主客图”载:又令宜兴人制茗具,创式制铭,名曰曼壶,盛行于世。

所以,陈曼生不会制壶,曼生壶是指由曼生撰铭奏刀的壶。


《西施》  陆松云


陈曼生在宜兴附近的溧阳县做知县,关于曼生壶传奇的故事就此展开。

一个寒窗苦熬的文人,终于坐了一把县太爷的交椅,照例应该好好享受一番。但曼生的目光,仍然在文峰墨海间遨游。

有一天,他办公的厅堂西侧,突然发现一枝连理桑,家人与幕客均以为此乃大吉之兆。于是便讨了一个彩头,将斋名改为“桑连理馆”。

如果是一般的抚弄风雅,那倒也罢了。而陈曼生骨子里偏偏是那种不玩痛快决不罢休的文人。嘈杂的官场他没有兴趣,见惯了沧海桑田,心就趋向沉静。

离此不到百里的宜兴窑场,才是他心中的牵挂。一见到那温雅古朴的紫砂壶,他就怦然心动、爱不释手。

陈曼生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于斋中设一巨大藏室,平日赏壶,玩壶乃至日后设计壶式均在此,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之墨宝。

一日好友邵二泉赏壶之余一时兴起,曰:曼兄爱佛也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之名,取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

曼生及众人皆言大妙,“阿曼陀室”便由此而诞生,从此陈曼生就成为了阿曼陀室的主人。

而“阿曼陀室”也就成了陈曼生留与后人的标志性的文化标识。

陈曼生与杨彭年等制壶名家发挥各自优势,珠联璧合,将茶壶与诗歌、书法、绘画、印章相结合,使茶具的艺术价值得到重大提升,被称为“当世杰作”。


从文化思想角度来说,明代后期,思想冲击、百家争鸣,王阳明的心学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紫砂壶自然古朴、素淡清雅的品质恰与文人心境契合。明代的茶道具也在这股文人之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向艺术品转化,更具有文化底蕴。


《仿古如意》  张岳民


延至清代,茶具仍以紫砂壶最受欢迎,紫砂大家更是声名鹊起。紫砂壶一度成为皇家御用茶器之首,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紫砂壶艺发展到极致。

此时,应运而生的曼生壶,跳出乾隆后期流行的繁缛,过度追求技巧、追求精致的工艺,同时去除民间紫砂粗俗的做法,还原了紫砂朴素雅致、自然天趣的本质,一股文人之风扑面而来。陈曼生以其学识和对生活的体验,一改昔日紫砂创作烦琐、守旧,题材狭窄的局面,在造型上通过合理运用几何元素,使其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于简洁明快中让曼生壶面目一新。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QQ号码:
您的留言:
24小时客服电话:

400-658-0108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紫砂壶保养
联系电话:400-85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