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远第二”盛名,裴石民的紫砂成就
裴石民 ,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隐士。1907年拜江案卿为师。20世纪20年代之后享“鸣远第二”之名,裴德铭改名裴石民。1955年参加了蜀山陶业出产合作社,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员,成为闻名的“紫砂七大艺人”之一 。有代表各时期的如“松段壶”、“南瓜壶”、“荷叶壶”、 “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名作传世。
裴石民1892年出生于宜兴蜀山,原名裴云庆,儿时入私塾时,改名“德铭”,15岁时拜自己的姐夫江祖臣为师,开始学制紫砂壶。江祖臣字案卿,是清末民初的制壶名手,擅长仿制陈鸣远作品,也工筋囊器,并善捏塑、浮雕,所创“狮球”、“狮灯”、“狮座”系列壶存世较多,人称“狮球王”。江案卿制壶严谨,要求严格,德铭初入师门时,受其严教,苦练基础技艺。然而初期尚未完全成年的德铭童心未脱,师傅要求他从仿制“狮球壶”入手,他则对反复仿制“狮球壶”觉得枯燥乏味,而一些仿古杂件、仿古尊以及鼎炉类作品让他很有爱好。师傅外出时,他就以自己的爱好捏个花生、塑个瓜果之类,经常废寝忘食。稍长之后,德铭受师傅也受糊口教诲,懂得艺不精难成人,开始按照师傅的指点,严格要求自己所有的作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前夕,裴石民到上海魔术大师的莫悟奇家中制陶,两人切磋设计,再由裴石民制作成各种古雅的器物;盆景上仅盖'“悟奇制陶一悟奇所作印章。”
他在上海长住达十年之久,先后为几个古董商店专事仿古,颇负盛名。1938年裴石民在蜀山大桥下北厂开设石民陶器店,自做自卖,期间模仿陈鸣远的作品甚多,精工细作,几可乱真,遂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裴石民也因此练就了驾驭各种型款紫砂器的能力,除茶壶外,文房雅玩、杯盘炉鼎、花盆、假山、花果、蚕等等,均有所创,形态各异,风格多样。
裴石民做陶,刻意求精,每种样式只做几件就要翻新,晚年作品不多,如石瓢壶、牛盖莲子壶等,多钤“裴石民年七十六制”,并非都是76岁时作,而是晚年创作的标记,盖内小印却是真实时间,可见他到老仍壶艺不辍。
他善作花盆,在20世纪20年代就颇负盛名,其紫砂小件也颇有成就,融进不少童心痴情,如蚕、松鼠树桩、蟹等,行家以一个“活”字来概括其艺术功力。
裴石民从艺一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以“鸣远第二”享有盛名,而后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师古不泥,求新求精,给紫砂后人以启迪。作为闻名“紫砂七大艺人”之一,他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新中国的紫砂行业中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