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杰|艺修全能,德为器先
近日,实力紫砂陶手杭杰老师来福道堂紫砂做客,宾主相洽、欢聚一堂。杭老师人如其壶,清瘦矍铄而带有浓厚的儒雅气息。聊起紫砂他十分健谈,与我们交流了他的创作理念、对紫砂的理解及今后的创作动向等。
杭杰其人
制刻全能中青年实力派陶手
上海文史研究馆工美研究社研究员
省大师江建翔、国大师毛国强高徒
1977年出生于宜兴丁山,幼受熏陶,对紫砂兴趣浓厚。1993年开始学艺,壶艺创作与紫砂陶刻双修。从艺二十余载,作品风格古朴、手法精湛,均采用上等好泥,十分受壶友藏家青睐。
2000年创办“芳溪陶阁”紫砂工作室,2013年应邀复旦大学MBA讲授紫砂专业课程,2014年加入宜兴市美术家协会和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2018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工美研究社研究员,及宜兴书画院篆刻院副院长。
师出名门
1995年拜老一辈紫砂雕刻名家任松佩(少石)为师,学习紫砂陶刻。
他长年跟随任老潜心学艺,耳濡目染,于陶刻上颇得任松佩真传。
2003年拜省大师、“壶界四小龙”之一的江建翔为师,进修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十分受江建翔赏识,悉心教授壶艺设计与创作技巧。有了名师指点,再加上自身的拼搏努力,他的作品逐渐步入紫砂陶艺界上层水平。
2015年拜国大师毛国强为师,进修紫砂陶刻。
在紫砂传统制作技艺有所成的基础上,杭杰老师仍感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必须每个领域都去深入研究学习。他又拜入国大师毛国强门下,传承“紫砂七老”任淦庭的陶刻技艺,成为紫砂艺苑双栖人才。
最年轻的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因杭杰老师在紫砂制作刻绘、紫砂文化传承、匠心坚守等方面的杰出表现,2018年1月,41岁的杭杰被上海文史研究馆工美研究社特聘为研究员。
上海文史研究馆是仅次于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全国第二大文史馆,是为各行各业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设立,相当于古代的“翰林院”,是国家艺术界的最高殿堂。
上海文史研究馆第一位馆长亦由毛主席推荐,时任上海市长陈毅亲聘。其馆员均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国大师中挑选,要求艺高德重,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和较高的社会声望,如书画名家丰子恺、电影导演孙道临、京昆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作家余秋雨等。其对馆员选拔严格、概率极低,堪称百里挑一,当年顾景舟大师提出申请最后亦未能如愿。
一般文史馆员年龄均在60岁以上,杭杰被破格录取,41岁的年龄是非常年轻的。能在如此年纪得此殊荣,杭老师的艺术造诣与修为可见一斑。
壶艺创作
对于紫砂创作,杭杰始终坚守传统之道,将自己对于紫砂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一一融合进自己的创作,展现其作品之精致灵动及丰富的内蕴。他觉得,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皆可作为紫砂创作的灵感来源。一次精彩的旅行,一首优雅的音乐,一次展览参观……他不断地用自己善于发现美、提炼美的眼睛,吸取生活中美的真谛。
在他的创作中,每把壶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灵魂,都拥有自己的故事,都散发各自的气质。
《暗香》,以有梅花冰清玉洁之感的朱泥为原料,在创作时着力于一个“暗”字,只在壶钮处塑以小小一枝梅花,寓意梅香淡淡袭来,清雅绵长,余韵不尽。刻绘装饰时铭“一枝可清天地心”,寓意一枝寒梅即可清心,合“暗香”之名。
《德钟》,以男人的清正直谏风度为创作理念,在传统壶型的基础上作了稍许改良,融入更多儒雅、温润的气质,如君子般低调内敛、温逊谦和。在选料时采用古朴润泽的紫泥,深化其“老”味。刻铭“谦如君子”,切题、切壶,堪称人壶合一。
精修陶刻
作为业内少有的制刻全能实力派,杭杰老师的陶刻技艺已臻艺境。他功底扎实,将刀法的深浅、徐疾、节奏把握在心中,将书法的虚实转变、绘画的浓淡变幻,一一呈现在紫砂壶上,内容协调、格调高雅,烘托出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也更体现出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
在设计陶刻内容时,杭杰老师非常注重刻绘、铭文与壶型、壶意、壶蕴的协调、搭配。他根据壶的创作意境,在壶面上构思刻划,使其对紫砂壶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一点从上述的两款壶中可窥一二。刻绘与壶互相补充,才能相映生辉,能透过意境的追求体现刻绘的艺术价值。
如果只是为刻而刻,随心所欲、张冠李戴,字画布局与创作理念背景完全不搭界,只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不伦不类,失去紫砂艺术品位。
艺术修养
在杭杰老师看来,一位好的紫砂工作者,除了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制壶技能,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必不可少。好的紫砂壶是长期的手工积累,更是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艺人的文艺素质在紫砂陶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书卷气”,因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进造型艺术中,形成紫砂艺术久盛不衰的生命力。
杭杰老师爱好广泛,阅读、书法、篆刻、音乐等,犹爱挥毫泼墨。他觉得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根源,每个字都是一个人,从字延伸出去,能理解书法乃至文化的精髓;陶刻家要善书画,以云烟供养高蹈之怀、林泉之志,提高对美的灵敏性。艺术素养的供给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创作内存,丰富着他的创作内蕴,使他的作品更具蓬勃的生命力与多样的艺术性。
人生观
杭杰老师为人低调沉稳,十分看重品行修养。他坦言,自己的三位老师都曾教导“做壶先做人”,强调“知行合一”,个人的品德涵养是做好作品的重要前提。做人先立德,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有德之人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做出一番成就。杭老师身体力行,并以此教导自己的徒弟,使其得以传承下去。
未来方向
杭杰老师明年的作品都会走限量路线,器型上实用型会偏少一些,艺术型会更多一些,作品的难度也将大幅提高,将更精、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奉献给喜欢他的壶友藏家。
明年四五月份杭杰老师将在上海文史研究馆总部举办个人紫砂作品展,这对于紫砂艺人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能在如此高规格的殿堂办展,对于杭老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肯定和独一无二的荣誉,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