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杰谈陶刻:诗情画意文思皆入壶
紫砂壶自曼生倡导“文人壶”之后,器以载文、文以载道,在紫砂壶上铭刻书画凸显文人气韵十分普遍。但是,紫砂壶刻了书画就是文人壶了吗?其实不然。文人壶的铭刻,需【切形】、【切茗】、【切情】,如果仅仅是为了刻字而刻,便如同标签装饰,毫无味道,不仅没有一丝文人气韵,反而落了俗套。
优秀的陶刻者,首先要懂壶,理解壶的创作意境,在壶面的构思刻划布局上能精心考虑,使刻绘在壶面上锦上添花。器型和刻绘内容、刻绘形式需和谐统一、配合默契,使作品意境能表达准确、完美,富有生气,这样才能体现刻绘的艺术价值。
杭杰老师深谙此道。作为业内少有的制刻全能实力派,杭杰老师的陶刻技艺已臻艺境。他功底扎实,将刀法的深浅、徐疾、节奏把握在心中,将书法的虚实转变、绘画的浓淡变幻,一一呈现在紫砂壶上,内容协调、格调高雅,烘托出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也更体现出紫砂醇厚、朴素、隽永的意味。
在设计陶刻内容时,杭杰老师非常注重刻绘、铭文与壶型、壶意、壶蕴的协调、搭配。他根据壶的创作意境,在壶面上构思刻划,使其对紫砂壶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刻绘与壶互相补充,相映生辉。
潘壶
《潘壶》造型经过杭杰老师的再创作,既有传统器型的古朴韵味,又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显示出私人订制般的专属感和个性化。其正面铭“自重则威,知止有定”,反面绘一树梅花,苍古幽香。
谈及这句铭文,杭杰老师认为,人到中年,修养、学识积蓄日深,自身在社会和家庭的定位与角色也越来越清晰。“自重则威”,学识上有充实渊博的“分量”就会产生威信、威望;“知止有定”,有修养上的定力,清楚自己的位置与所得,心安理定。
这样的理念也是他在设计创新这款《潘壶》时的索引,壶身更圆润鼓腹,壶与人皆稳重大气。再搭配上刻绘的梅花,清峻悠远,更是显得品行坚韧高洁。
三足春意
《三足春意》扁圆鼓腹,似饱读诗书而终悟道,有学富五车的厚实感;微隆的截盖与之呼应。简洁的桥钮、一弯流、圈把,利落而又圆融饱满,与壶身相呼应。它鼓涨的轮廓又有如蕴着春天蓬勃的生机,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与想象力。
壶刻南怀谨的名句“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表达对亲近山居生活的向往,远离功名利禄,那自然清新的诗酒田园,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
德钟
以男人的清正直谏风度为创作理念,在传统《德钟》壶型的基础上作了稍许改良,融入更多儒雅、温润的气质,如君子般低调内敛、温逊谦和;身筒略高,犹如公子长身而立,玉树临风。选料时采用古朴润泽的紫泥,深化其“老”味,又有“君子如玉”如决。刻铭“谦如君子”,切题、切壶,堪称人壶合一。
小容得
《小容得》壶型肚腹饱满,寓意心胸宽阔,尽可容得天下;压盖一马平川,可平心头不平之事;二弯流蓄水而发,温厚而有力量;正耳把与圆珠钮则是传统壶型中最常见的式样,平和内敛。简单的器型融合作者质朴的人生观,“容而得之”,有容乃大。
壶身正面铭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面重笔刻绘远有南山群峰巍峨,近有东篱之秋菊灿烂,诗画相合,何其贴切!这首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高远、哲理深蕴,超然于世俗利害、淡然而全足,与紫砂壶亦是十分相契。
高虚扁
虚扁壶有“壶中隐士”之称,其虚怀若谷、锋芒内敛,凸显有容乃大的大家风范。其转角圆润,凸显中庸取向;扁珠落盖,不卑不亢。老子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淡定从容,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正是此壶意境所在。
壶肩处刻绘“放怀于天地外,品味在诗书间”,胸怀高远、心胸开阔,纵情山水、徜徉诗书,这两句诗的意蕴与虚扁壶实是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巨轮珠
巨轮珠是古典传统器型,具有“拙而密、朴而雅”的造型特征,古风浓郁。作者在原矿紫泥中调入砂粒,颗粒感极强,更添古朴韵味。壶身以隶书铭杜甫的名句“白首放歌须纵酒”,字体贴合古风,诗韵则满含豪迈、坦荡之意,与壶身金砂隐现、壶型古朴拙致的粗犷感浑然一体,极之和谐。
暗香
《暗香》,以有梅花冰清玉洁之感的朱泥为原料,在创作时着力于一个“暗”字,只在壶钮处塑以小小一枝梅花,寓意梅香淡淡袭来,清雅绵长,余韵不尽。刻绘装饰时铭“一枝可清天地心”,寓意一枝寒梅即可清心,合“暗香”之名。
从以上作品我们能看出,杭杰老师的诗文书画功底亦非常深厚,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浸润已久。他的诗情画意,他的文儒慕思,在很多作品里都有独特的体现。书画有高致,然后方可观,然其欲有高致,须书(绘)者先有高致方可指望他笔墨不落尘俗恶道。将入世与出世结合在情趣上,落实于生活或文化本身,是文化素养、人格品质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