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砂壶“口不流涎”的标准
时间:2019-06-12 来源:紫砂知识
“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这是紫砂壶行业对壶口的标准。但其实有些壶型如龙旦、西施等,壶流的特定形态就是容易流涎的,且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都会影响到壶的出水状况。所以,不能要求所有的壶都不涎水,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
遍观老壶,前人烧制之法粗糙,也大多烧制一遍,口盖宽松,摇晃壶盖皆有米粒之距,泡茶流涎滴水更重,却也是前辈心血之作。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今的紫砂壶口盖大多经过烧制,整口,再烧制的过程,其口盖在打磨中均匀光滑,却是机械之功劳,所以流涎问题不可作为判断好壶的绝对依据。
莲花提梁 王月玲
那么,壶水流涎该如何处理呢?只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流口水的现象就会有所控制,具体如下:
1.注水不要过满
诸如西施壶型,其自身的特定形态容易流口水。所以喝茶时,注水不要过满,以免壶流下的颜色跟壶身不一致。
2.壶身不要过于倾斜
倘若倒茶时壶身倾斜角度过大,容易导致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建议倒茶手势平稳些。
3.收水手势要爽性果断
在倒完水时,手势要果断,不拖拉,这样可以避免流口水现象。
4.备用茶巾随时擦拭
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可以用备用茶巾,及时擦拭,以避免流口水后跟壶身颜色不一致。
根据以上解说,一只壶的好坏不以流不流口水为标准,流口水和茶壶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玩壶者不应绕在这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