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天坛祈风调雨顺,今有《天坛》现紫砂魅力
古有天坛祈风调雨顺,今有【天坛】现紫砂魅力,变的是中华民族的面貌,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这座造型庞大、设计精美的建筑物是纯木制结构,展现了中国榫卯技艺的精彩。美妙的回升在其中回响连连,那是遥远的智慧之声。天坛矗立在那里就是奇迹,是中华民族的大美大智,带给人们无尽的美的思考与感悟。
汪庆红老师的《天坛》这件紫砂壶作品便从天坛中捕捉到艺术的灵感,以同样神奇的紫砂泥再创奇迹。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经典佳作,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将天坛的瑰丽与气魄还原于作品中,紫砂壶与天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书写中国新时代古典艺术的华美篇章。
《天坛》壶虽不及北京天坛那样宏伟壮丽,却也将天坛之精、之巧、之奇表现地淋漓尽致。紫砂壶艺术的精美与智慧也丝毫不亚于天坛,它们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壶身设计为圆形,饱满又具张力,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尾相接的圆形是完美、和谐与永续,象征连年风调雨顺,与天坛最初的功能不谋而合。
壶盖、壶钮造型基本一致,与天坛的那种宝塔形的层次结构如出一辙。壶嘴纤长悠扬,如缭绕的云雾,好似天坛高耸入云。耳朵形状的环形把手正在谛听天坛内那不绝如缕的美妙回声,使作品声色并茂。把手上还有一些均匀分布的小凸起,看起来就像龙脊一般,如巨龙腾飞翱翔于天坛周围,带来的是吉祥福气,也是奋进霸气。
壶颈部与壶身之间层次鲜明,壶盖之上有均匀的起伏感,线面相合,凹凸相间,流畅如蜿蜒小溪,有动态的节奏美。壶钮是缩小版的壶盖,与壶盖之间成比例配合,构成了天坛的顶端,整件作品就在简约又灵巧的线面配合中完成了。壶盖、壶钮部分的线条疏密得当,使壶整体线条形成上密下疏的特点。
从底部看,三足鼎立的效果更加显著,彰显了紫砂壶结构的巧妙。三足环绕的壶底中部是清晰的底款,可证明作品的身份,记载着壶的历史与辉煌。紫砂壶《天坛》从北京天坛中获得艺术经验,不失为一种创新,这也说明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美感与智慧对紫砂壶有所启发,在当代仍具有重要价值。
汪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