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老是顾景舟还是顾景洲?
顾老是顾景舟还是顾景洲?其实顾景舟原名顾景洲,因为生性孤独,后来经历了些磨难后,就把“洲”改为“舟”以表示自谦。
现在的紫砂圈内,多称顾老为顾景舟,渐渐用的人多了,这个“洲”字也就逐渐被大家忽略掉了,称其为顾景舟多一些。
其实回顾顾老的一生,18岁开始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
1988年4月,顾景舟更是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他不仅壶艺精湛,还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学习,博闻强识,有深厚的学养,且知古鉴今,著书立说,编著并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发表数十篇学术文章。
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艺,在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工艺美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同时他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紫砂技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陶瓷大师周桂珍、李昌鸿、张红华、潘持平等人,可谓桃李满紫园。
在制壶的众多泥料中,顾老最钟爱底槽清,独创的壶型鹧鸪提梁是他与夫人二十年相互扶持、共同生活最直接的情感见证,也是他在创作生涯中难得的一件寄托自身人生际遇的作品。
以鹧鸪鸟为形,提梁自下而上、合而为一,仿佛象征着二人情感和命运的相互融合。向来不善表达的顾老将自己最深切的关怀与希望寄托在这件作品之中,想必在设计制作之时,正是心中深藏的温柔影响了他,方才使他将这份爱意融入到手中,幻化成这把意义非凡的作品。
当然,他也与不少的知名艺术家合作,创作了一代又一代的经典,其实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就像诗人臧克家【有的人】一诗中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顾老就是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大家心中的人物,而他究竟是顾景舟还是顾景洲,似乎也早已不那么重要。
毕竟,他就在那里,就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