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在上海隐姓埋名生活了3年
论及现当代的壶艺大师,谁也不能绕过顾景舟(1915—1996)。在群英荟萃的紫砂界,顾景舟是第一个获得国家部委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杰出壶艺家。
顾景舟,号瘦萍、壶叟、曼晞,出生于宜兴郊外的上袁村。那是一个陶艺之乡。他自幼便跟随老祖母学习制壶技艺,练就了一手扎实的基本功。民国28年,25岁的顾景舟,突然失踪了,没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因为去向不明,家里人也不说实话,因此说什么的人都有。有人说,他因为家境贫寒,给一个外乡人当倒插门女婿去了。有人说,他与家人怄气,落草为寇,当兵吃粮去了。也有人说,他得罪了一方财神,遭人陷害,被人绑架了。对于那段神秘的经历,顾老先生终身讳莫如深。解放之后,面对记者的无数次追问,他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环顾左右而言他。
顾老已经去世多年,我想,他的那段神秘的经历,也该解密了。其实,顾景舟当年没有被人绑架,也没有落草为寇,而是被一个神秘的商人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地界,住进了一座神秘的院落。在经过了一番神秘的洽谈之后,顾景舟就在那座神秘的院落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了3年。那个地方,不在荒郊野外,也不在密林深处,恰恰是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这可真是大隐隐于市啊!在隐名埋姓的3年中,有专人伺候顾景舟的吃喝拉撒。顾景舟每天只干一件事,那便是,秘密仿制古代名壶。其仿制的蓝本均由古董商提供。
一夜鱼龙舞 查元康
从艺术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经历,对于壶艺家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模仿是创新的前奏。旷日持久的模仿,对于揣摩古人的用心,汲取前人的智慧,无疑是必要的,更不用说模仿的对象尽是些国宝级的名陶名壶了。
至于古董商将如何处置那些仿制品,严格说来,与仿制者是没关系的。再说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在那个纸醉金迷的都市,一个来自乡间的年轻的做壶人,也没有办法左右古董商的种种图谋。
对于顾景舟在紫砂发展史中的地位与成就,有人做过这样的评价:“千载一时久绝迹,二陈妙造也难求。如今阳羡名壶手,海内争传顾景舟。”诗中的“一时”指时大彬,说时大彬的作品绝迹已久了。诗中的“二陈”指陈鸣远和陈曼生,他们的作品也已经很难求得了。如今阳羡名壶手,当然属于海内争相传颂的顾景舟了。平心而论,这个评价是准确的、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