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三大主角——公道杯、茶杯、茶壶
最近去了一趟江苏溧阳天目湖,被其的功夫茶深深吸引,功夫茶原本起源于宋代,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据传煎煮之法来自茶圣陆羽的《茶经》。而它的兴起,离不开的是公道杯、茶杯、茶壶这三大主角。
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相当讲究。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享受,也是他们交际往来的一种工具,更是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
茶具一般都是小巧玲珑,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为一壶三杯,也有两杯和四杯的。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泡功夫茶,选用朱泥壶最优,根据专家的研讨,认为泡茶以今天台湾的高山茶、乌龙茶为例,确是朱泥优于紫砂,紫砂壶优于潮汕壶,这是有共识的认知,亦有其科学根据,因其毛细孔结构粗细松实不同,对香分子的吸附有所增减。
朱泥壶因壶小胎薄,质地坚硬,含氧化铁量高,蓄热能力较弱(对热能的消耗较少)热气的气势活泼外放,壶身的传热性能易受外在空气的影响,而易降温,故茶香容易发挥出来,茶叶中的苦涩味释出较少,茶汤显得鲜嫩清冽,茶味的喉韵有极圆滑的效果。
功夫茶,功夫茶,你不下一番“功夫”,怕是感受不到它的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