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砂工艺下紫砂壶新的质感
紫砂壶的工艺技巧众多,而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抽砂就是其中一种。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例如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一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颖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除了抽砂,还有调砂和铺砂两种装饰工艺,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紫砂器具有更丰富多样的自然性外观色泽和胎质效果。
调砂是指在炼制泥料时,在天然矿料中按比例、目数加入另外一种熟的或半熟的天然矿料,并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如调入的颗粒与原本的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与原本的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凋砂。
本色调砂由于泥中的砂质增加,会使烧制后的壶质地更坚;异色调砂由于主调入泥料的砂质颗粒与泥料的色泽性质不同,烧成后会产生表面梨皮状颗粒效果或是桔皮的凹点状效果。
调砂得当,壶可夺目而养眼。作为装饰手法,调砂可改变泥料的质感和肌理感。经调砂后的壶含砂量较高,尤其异色调砂会产生梨皮那样的颗粒效果,但手感上依然温润。
罡道 章杰
铺砂是指在壶身胚体已经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时候,把研磨好的生的或熟的砂粒。用铺或者撒、嵌的方式,施于壶身表面,再修一遍明针。与调砂完全融进泥料不同,铺砂仅作用于壶表的一层、一片、一点。
用于铺砂的紫砂料,质性一般要高于或等于坯体用泥的质性。若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拖尾”及烧成后因收缩率较大而与胎质不相融,出不来效果。
无论是抽砂、调砂还是铺砂,都赋予了紫砂壶全新的质感,同时也不会改变紫砂的特性,让紫砂世界更为丰富多彩。